油气改革。价格机制,管道准入,勘探、开发、进口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价格机制,一直在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2013年完善后、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跌破40美元时,引发新机制的探讨,为了保护环境,可能通过环境税等政策杠杆调控油价。
天然气价格最大的成果是今年实现存量和增量气的并轨,并下调天然气价格,刺激需求,同时加大市场化形成价格的准备工作,推进交易中心的建设。一切都为了推动天然气应用。
上游的事情,国土部在新疆试点区块招标,反响有限。传说中的行业大重组,并没有新进展。最大的亮点是国家管网公司的组建,并已经公司层面开始实践。进口资质和配额都已向民企地炼放开,成品油出口也开了口子。
不过,外界关注改革过程中的混合所有制、市场化带来新的资本机会,所见甚少。适逢行业不景气,油气行业也黯淡无光,投资积极性空前低落。
混合所有制是否有新的提法,油气体制改革方案都会带来答案。但要看方案而定。
监管。审批权下放后,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火电逆势大增。需要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能源局已经明确派出机构的权力清单,未来会逐渐规范。
规划。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启幕。十二五很多目标都已经超前完成,十三五在能源革命的框架下如何做好执行实施,大方向已定,细节处还待商榷。2014年起,权力下放后,规划一改以往直接批项目的方式,早早在能源系统内部反复商量,按照原定时间2016年2月左右就会有规划陆续出台。
所以经过前期上上下下的沟通,以及能源局领导持续调研,估计十三五能源方面规划已经具有雏形,会议上要讨论:怎么以规划指导能源行业更合理布局,项目和规划怎么衔接,各地能源项目如何平衡等等。
协调。核电开始重新启动。但关于能源的价格、项目、补贴等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所以在新能源领域,即便法律提出要全额收购,但实际上弃风问题久拖不决,补贴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电价调整则服从于整体利益,缺乏一个通盘考量的机制。
新兴的能源互联网等话题估计也会讨论,至今方案也没有成型。
煤炭。煤炭行业脱困机制并没有解决煤炭行业问题,煤价越来越低。估计煤炭行业退出机制也会成为一个议题,但讨论深度未知。国务院下调电价时已经笼统地称要成立专项基金,解决可能带来的人员安置等问题。煤化工,已经远离主流视线。
当然,以上一切只是推断。何况能源工作的大框架已经在能源发展行动计划和空气污染治理政策中划定。只能从细节中管窥一些细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