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讲,在固定的时间期限内,售电公司需要从电力交易市场上购得一定数量的电力,
通过其供电区域内的配电网络,实时供应给与自己签约的各种客户。对电网公司来讲,他们就是消耗电力的客户;而对于终端客户来讲,他们又是商品提供者。
早期需要不断与从电力公司分离出来的市级能源供应公司竞争的售电公司们随着市场的壮大以及慢慢站稳脚跟,并且逐渐的开发出各种灵活方便的综合方案。比如其中一家一听就有很网络气息的123能源公司,是一个在线提供电力和供气服务的新兴售电公司。他们虽然总部在德国南部,但是一样可以在柏林汉堡等各地发展客户,2013年他们的客户数量已经达到160万家,总销售额约16亿欧元。
这家好比可以在北京供电的海南电力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网上来开展和完成,网上提交客户信息签约并收取账单定时转账,24小时0800客户服务电话,非常便捷。他们提供的主要价目类型分为基本型,标准型和豪华型,客户可以选择每月转账或者半年转账和年前预付等方式来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同时对于从其他售电公司转来的客户还提供奖金,也鼓励客户介绍客户加入获取资助等促销方式。
这种经营模式几乎和电信领域的虚拟运营商和金融领域的投资理财带来没有本质的区别,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优化服务和付款端的吸引力,但实际上的供电质量与售电公司无关,而由配电网公司来承担。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售电公司们可以采取的降低费用的空间就非常有限,甚至很多时候给客户的感觉还是把事情搞复杂了,也未必省了很多钱。
售电侧的人民公社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售电侧市场竞争的深入,德国出现了既新奇又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售电组织。2012年来,在德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能源合作社投资新能源电厂: 普通大众通过组建合作社性质的企业,集中资金,联合地区供电公司和相关企业,投资组建大型风能和光能电厂,并将所发电能上网出售。这种模式和人民公社很有几分相似,强调的是众筹投资自给自足,同时也可依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最合适的供电服务措施。
德国合作社协会(DGRV)最新调查显示,截止2012年底,德国已经有656个能源合作社,总计超过13万成员,在DGRV注册运营,相对于2011年增长了30%。2012年成员入股4亿多欧元,总计投资额超过12亿欧元,较2011年增长超过50%。2012年装机总容量达到近42万kWp, 发电580万兆瓦。
据DGRV统计,在大部分合作社中普通成员的投资额大约为1000-6000欧之间。在2012年大约40%合作社运营的电厂已经能够达到盈利,平均分红3.99%,对很多大众投资者很有诱惑力。
这种新型运营模式能够集合大量分布式小功率发电设备的电能,所以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考虑将所发电量通过直接竞价上网在莱比锡电力交易市场出售,以达到更高的回报。相比在各家各自在屋顶上安装光伏组件,然后按照上网补贴政策结算各自所发电能的传统方式,新型能源合作社更具竞争力。
如此以民间自由组合而形成的从零售到批发的生产电能模式的前途也许并不光明,因为效益总是和专业程度相关。不过得以容纳和组合这种自由经济单元的大环境,的确是让人们不由得对售电侧市场的繁荣满怀梦想----如果要做一件长期多方有益的事情,它总归需要人们是自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