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做成功平台最重要的前提是流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2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仅3万个。可以预期,这个规模不会短期内暴涨。平台短期内都难以形成巨大流量,这是电桩模式未来几年要面对的问题。
事实上,电桩模式的终结目的,可能是做生态圈平台。充电服务只是一个切入口,类似于目前以做上门洗车美容为切入口的悠驾汽服、以后市场一站式服务为切入口的集群车宝等等,服务只是集客手段,而平台车主流量才是目的。
只要聚集了足够数量的车主,在目标平台上产生流量,那么以此可以塑造一个汽车漫长链条上的生态圈。做生态圈,核心点是车主,而非汽车。不过,汽车本身的锁定效应,增强了生态圈的封闭性。
电桩要做的事情,类似于乐视的电视机、客厅生态圈。乐视在超级汽车推出前,依靠充电桩这项公共资源,已经把生态圈的触角延伸到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而不局限于车内空间了。
电桩还可能面临问题是,充电设施建设商本身的平台化竞争。特斯拉、宝马、比亚迪等都为车主提供相应的充电设施,同时可能在车内显示屏上就完成对电桩的预约、导航、支付功能,而不是手机上。
硬件和系统结合的情况类似于苹果模式,强势的车企可能更倾向于这种模式,而电桩的可能性是做成“安卓系统”,核心是开放。“投资了数千万元”后,乐视已经成为电桩的第二大股东,双方还将联合启动下一轮全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