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详解】能源互联网:如何以“互联网+”的方式表达?(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能源与环保  作者:吴安平  2015/8/31 9:23:38  我要投稿  

目前国内关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绝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范畴,比如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互联、需求响应资源的整合利用、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建设运行、家庭用电智能化,以及能量(电力)路由器的研发建设等。这些内容或者以电网为基础、对象,或者本身就是电网的一个部分、一种设施,无论它们怎样融入信息技术,无论它们的信息与电力设施一体化程度有多高,目的都是为了使电网更好地实现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有一个情况值得深思,欧美不仅没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争论,实践中更是很少使用这一概念。比如美国还有一本以新能源革命为主题的书,叫《重塑能源:新能源世纪的商业解决方案》(中译本2014年6月出版),作者是著名能源专家艾默里˙洛文斯。他在书中分析了美国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电力总需求80%应采取的途径,肯定了智能电网在重塑能源和加速传统电力系统变革中的作用,却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观察德国的情况也能发现,国内谈论的几乎所有能源互联网的东西,都包括在他们的智能电网建设中。

中国人曾经对智能电网(Smart Grid)也充满了热情,但似乎一夜之间这种热情都转向了能源互联网,究其原因是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出现了大的偏差。必须指出,智能电网建设是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它不是传统电网原有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简单延续和提高,而是传统电网走向绿色化、民主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基本上以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为主,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被交流特高压绑架了。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网的建设都是以交流特高压电网建设为中心,电网的建设工作基本上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不列外。由于看不到智能电网建设在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化、民主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分布式能源大发展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无数以能源革命为己任的有志之士,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能源互联网上,不惜重新回到源头,再次扬帆起航。其实这是本不应当出现的情况,既可叹亦可赞。

4第二种技术模式与“互联网+”表达式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由于能源的绿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混合作用的时期可能会更长。为了提高各类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更好更快发展,能源互联网无疑还有第二种技术模式,这就是智慧能源网。该网络是由输配电网、天然气网、冷热气网等构成的包含分布式能源转换和储存设施在内的综合能源网,通过统筹规划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协同调度管理,适时提供气、电、冷、热多品种能源,互助互补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产能端与用能端的智能匹配,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智慧能源网与智能电网都是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模式,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智能电网以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绿色化为主要目标;智慧能源网则重点研究各类能源的相互转换以及各种能源网间的协同配合和优势互补等问题,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在一个园区、一座城镇,或一个更大的区域里,能源互联网建设采用何种技术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情况确定。可以肯定,随着可再生能源转换、利用、储存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绿色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网将向着合二为一形成新型综合能源供给体系的方向发展。目前智慧能源网的建设以“泛能网”的形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