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然气
天然气以更加绿色和清洁的标签,更加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青睐,可是没想到十年“气荒”渐行渐远,天然气出现过剩投资来的这么快。我国资源禀赋向来“缺气”,长期以来中国天然气处于供不应求格局,助长了近年来产业链上的各种投资亦处于“井喷”之势,比如加气站、管道建设、液化气炼厂、进口接收站、储运设施、车用船用天然气研发生产等。
今年一季度,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502亿立方米,同比仅增长4.8%,而国内天然气产量为3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天然气进口量16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5%。国内产量及进口量的增速已经超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倒挂现象严重,工厂开工率不足四成。
天然气供过于求的形势业内认为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而且过剩的量在300亿到400亿方左右。也有预计可能更早,在2017年以后俄罗斯天然气扩大对华供应量时,“荒气”会出现。不过,我国天然气产业历史短、动力结构独特、发展轨迹特殊,短期内建设大量储气设施困难,“气荒”和“荒气”在国内可能会反复上演。发改委数据显示,4月份天然气消费量为127亿立方米,下降5.9%;天然气产量同比下降2%;天然气进口量同比下降20.3%。这是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首次出现罕见负增长。
四、二次能源电力
2014年我国的电力消费增长速度是3.8%,创逾十年来新低,而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1.3%,而7月份更是同比下降了1.3%。与电力消费量缓慢增长相对的电力供应面可是一幅如火如荼的景象。
1、火电
毋庸置疑,火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供应着我国总用电量的75%。用电量每况愈下,火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在1-6月为2158小时,下半年的状况如果没有明显改善,今年全年火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应该不超过4300小时,而正常利用应该是5300小时以上,这么看光火电目前就过剩20%。具体统计是,目前我国的火电装机至少过剩2亿千瓦。而这应该仅仅是来自常规火电机组的过剩产能。
随着优质资源的枯竭和我国对提高能效的现实需求,低热值煤电机组应运而生,以延生煤炭产业链条、消化工业废物、利用再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为其绿色标签,深受资源型省市的青睐,可以利用拉动当地投资。
目前全国历史堆存的煤矸石近50亿吨,仅山西堆存的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煤资源近15亿吨,每年仍以2.2亿吨的速度递增,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还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
2013年6月,能源局下发《关于同意委托山西省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函》,算是正式的给了山西“十二五”期间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建设指标,并可以自主审批。
今年1月到8月,山西自主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共计22个,总装机容量达1830万千瓦,占国家能源局下放指标的95%,总投资达825.03亿元。资源省市电力本来就富裕,再密集上马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很难不让人担忧火电产能过剩问题被“火上浇油”。
2、新能源发电
以上仅仅是火力发电内部不同种类的竞争,而火电和其他来源的电力之间的竞争矛盾更加激烈。固然,新能源的装机量从长远角度来讲是不可能过剩,但就短期现实来讲,不计消费容量而规模装机就会出现浪费。
通过弃风、弃光、弃水的数字就可以一目了然。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量是大于市场需求量的,尽管多方发电主体都表示,是电网建设滞后拉了后腿,而电路铺设是耗时长是客观原因,是可以提前预知的因素,既然如此,仍然不顾及是否能物有所用的大肆装机,恐怕更多是为了抢占优势资源而跑马圈地吧!这样来看,阶段性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也是严重过剩的。
2014年,中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显示,全国当年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10350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185万千瓦,火电新增4729万千瓦,核电新增547万千瓦,并网风电新增2072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新增817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公开表示,2014年全国装机容量增速达到8.7%,远超电力消费的增长率,所以2015年的发电小时数下滑情况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在电力相对饱和状态下,电源建设的投资冲动依然难以抑制,煤炭、原油价格下跌,新能源项目有国家补贴,水电、核电这些投资周期较长的项目有利于带动疲软的地方经济,原因种种,都是受到不计经营效益而还有利益可赚的驱动。
产能过剩现象无论在欧美还是当年的亚洲四小龙都曾经出现过,是经济规律导致的周期性现象,是可以提前预知的。无视产业发展规律的建设,形成多个行业产能过剩,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堪负重的影响。
首先,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其次,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
三是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四鉴于能源作为资源型产品,产能过剩造成的过度开发,已经严重透支生态环境,基本是把后天的东西拿来在今天廉价消费,那时用什么再说。
我国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基本上都发生在中上游环节,而且一个共同点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相对不足。换个角度,低端混战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只是代价有点大。而且,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实现技术突破,有可能还会出现低端制造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变身,例如抽水蓄能的一些储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