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火电近零排放
国家对火电企业环保政策层层加码、日趋严苛。2014年连发“三道金牌”,要求火电企业全面实施“史上最严厉”的排放标准;要求新建煤机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大气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燃机排放限值。
目前,“近零排放”改造之风向全国蔓延。国华、浙能、华能拟计划投入10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对现役燃煤机组进行改造。显然,改造成本和运营费用除了国家奖励利用小时外,也需要通过提高电价进行适当补偿。连续两年提高环保电价与除尘补贴已表明了国家的政策取向。
③水电电价偏低
水电属于战略资源,是电源结构调整的主角,但近年来受移民、环保等因素影响,开发重点又转到落后偏远的滇藏川地区,面临交通运输、配套工程、地方摊派、电量消纳等问题,出现造价暴涨的现象。而且,水电电价长期偏低(比火电平均低0.10左右),一直要求公平待遇,实现“同网同价”。电改后一旦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预计水电会有“补涨找齐”的要求。
④行业综合要求
火电的债务,气价上涨,新能源尤其是风电的亏损,特别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进军节能环保、油气管网等战略新兴产业需要的高额投资,都属于电价上涨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