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电网报公众号的消息说,咱们这个星球上的清洁能源是非常丰富的:水能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超过100万亿千瓦,人类几辈子也用不完,因为他们是可再生的。只要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连,地球人就都可以开心使用了。
北极和赤道地区可谓是清洁能源的集中区,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在于建设连接包括“一极一道”在内的全球各类清洁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洲际联网通道。
也就是说,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以后,北极地区的风电基地可以向亚洲、欧洲、北美洲送电,北非、中东太阳能发电基地可以向欧洲、南亚送电,澳大利亚太阳能发电基地就可以向东南亚送电。
怎么建?用中国特高压
刘振亚的书中提到,要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届时,清洁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更让人憧憬的是,如果全球能源互联网建好了,我们就再不用遭受雾霾的毒害,可以享受更宜居的环境和更舒适的生活。
可是,听起来十分美好的全球互联电网,怎么建呢?刘振亚已经构想好了:首先海量绿色能源的输送当然要用中国特高压。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顶层网架。有了这种特高压顶层网架,预计2050年,北极通道送电规模可达3万亿千瓦˙时/年、赤道地区外送电规模可达9万亿千瓦˙时/年,合计输送电量占全球用电需求的16%。
在规划预想中,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应该是这样的:2020年前为洲内互联阶段,要推动形成共识,各大洲加快开发清洁能源,输送和消纳主要通过各大洲内的互联电网实现,跨国互联电网快速发展;之后第二阶段,实现洲际互联,北极地区风电、赤道地区太阳能等全球重点清洁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跨洲间的多类型电力互济效益更加显著,全球能源互联网初具规模;最后也就是全球互联的第三阶段,实现全球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基地全面开发,清洁能源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占绝对比重,化石能源开发输送和消费规模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