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农网智能化水平
“实现全部无电人口通电,关系‘两个一百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副主任张莲瑛表示。因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延伸光明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大决战。
如青海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中,重点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农配网集中监控系统作为大电网延伸下的智能农网基础,以提高农网智能化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功能,着力增强电网与客户和各类新型能源的互动功能,努力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实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智能化农网,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并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推向一个新高度。
由于无电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其施工现场大多地处偏远,布点分散,部分地区海拔高,建设管理难度大,投资需求大,电力建设和运营成本等都较高,对此,各地加强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资金、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并建立工程实施情况定期上报制度。
今年将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
11月21日,中电投黄河公司将最后一批369套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发放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哈秀乡的牧民手中。据了解,中电投黄河公司在玉树地区进行光伏独立供电工程的建设,对具备光伏电站建设条件的地区采用建设独立光伏电站的方法解决通电问题,对居住比较分散的牧户、电网无法延伸的零星散户,发放户用光伏电源系统解决基本生活用电问题。
“在国网通过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的同时,地方政府、发电企业则负责采取分散供电的方式解决居住分散、大电网无法覆盖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国网相关人士介绍。对此,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当然,电网覆盖范围的扩大是个渐进的过程,按照相关规划,随着供电范围的扩大,将有更多的“风光互补”、新能源被电网供电取代。
根据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今年将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15年将全部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此外,国家能源局还要求,为实现无电地区长期可靠用电,对独立光伏供电项目要建立长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