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的主体,电力科研和装备机构应当尽早参与到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建设和国际合作中来。针对新能源并网接入对国内、洲际甚至全球电网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应当研究并协调各国在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方面的导则,形成适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并为各国接受的统一导则,为今后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针对跨国甚至洲际发电调度控制系统,研究全球能源互联环境下电网可靠性防御体系及关键技术,以各大洲电力资源分布调研为基础,开展洲内电网互联的研究;以未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大量接入能源互联网为前提,开展国际化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和新一代网络潮流算法的研究;以能源路由器的研究为龙头,重点开展电力电子变压器、分布式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储能等能源互联网关键电力装备领域的研究;以智能电网研究和综合示范工程形成的技术和建设经验为基础,掌握国际能源互联网通信网络架构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方案,建立能源互联网通信技术体系,形成用户侧资源快速组网的通信典型设计;研究适合于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多级电力交易市场机制,研究能源互联网架构下的电力市场价格评估、实时电力市场交易及相关支撑技术。
纵观“一带一路”所穿越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居多。从能源革命的视角看来,发达国家目前多处于后工业化社会,能源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甚至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能源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利用新能源和天然气取代原有的煤炭消费,其能源结构就可以加以改善,实现清洁化;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依然大幅增加,推进能源变革更为迫切,任务也更为艰巨。因此,我们更需要立足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伴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也正在走出国门,以电力建设为龙头,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电力能源基础建设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为未来贯穿“一极一道”的能源互联网进行国际能源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能源供给的难题,为我国和全球未来的能源安全提供坚强的保障。
(作者系南瑞集团公司总经理、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