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解析配电网结构和DMS功能实现(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电力自动化产品信息网  作者:王玮 付嘉渝 尹亭  2014/10/22 8:30:53  我要投稿  

三、DMS三要素

不是随便一个配电网架都可以实现DMS功能,它必须满足最起码的三个条件:

1.一次网架是环形的或者是多源供电的;

2.必须在关节点上安装有配网智能终端;

3.馈线设计要有一定的转供能力。

我们了解过许多地级城市的一次网架,它们中的大多数不具备环形结构和多源、转供的能力,虽然在很多节点上配了环网柜,但这些环网柜其实只是为未来的DMS提供了实现其功能的可能性,当前并没有形成环网,也无法实现DMS的基本功能,是属于超前投资而收益不大的情况。待到真正形成环网网架时,可能这些设备已到折旧期,又得再投资一次。

智能终端也一样,环网柜里面都配了,但仅仅实现了数据采集,迂回转供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由于没有转供的可能性,馈线转供裕度往往在设计阶段就被忽略,而这种裕度是应该在设计阶段一次性考虑进去的,因为电缆使用寿命一般几十年,比环网柜具有更长的折旧期,尤其是地下电缆,敷设起来工程浩大,即使投运初期轻载运行也要一次性考虑好。

四、当前状态和前景素描

电网的一次网架是历史形成的,其拓扑结构的驱动因素是负荷分布。没有负荷不拉线,历来如此,因为任何投资都要考虑回收年限。哪里一上负荷,就拉一回10KV过去,这样的网架,在其初期就一定是辐射状的。只有当负荷点变得星罗棋布,环网的条件才慢慢成熟。这时候只要添加少量的馈线和环网柜,就能达到迂回供电的目的,而具备这种条件的,通常是在网架发展了多年的老城区。

DMS的基本功能,通常可以这样来设想:假如电网某处发生故障,你能够试着用手动的方式去实现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那么DMS的功能在理论上也就有条件实现了;如果手动不能解决,那么DMS系统也不能。DMS的实质,只是在人工操作方案可行的情况下,使执行变得更加快捷、灵敏、自动而不出错,其逻辑过程跟手动是一样的。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DMS项目实施的通常模式是:在一次网架改造时,附带着把配网终端同时安上。DMS主站则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但一直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一旦真的成为环网了,才有可能一试用武之功。

至于那些上面往下推的政策性项目,往往是提前花钱而不见效,只在年度统计报表上有了一个好看的数据。这种做法还是计划经济思路。

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情况将会发生改变,DMS的前景是好的。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