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协调机制如何形成。尼罗河的泛滥,让沿河而居的各个部落逐步学会了合作,人类在灾难面前,显示了空前的团结。但是,这种团结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这是能源互联网要从信息互联网学习的,每一个具有责任和担当的国家都要在能源互联网的构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笔者认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是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在管理层面,成立一个能源互联网项目中心,由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抽调管理专家担任项目人员,组成一个国际化的项目部。在技术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各国的长处。例如,德国和西班牙在光伏发电方面有比别国更多的经验,那么,在能源云的建设过程中,这两个国家就专注于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和管理光伏发电站。荷兰的风电发展在世界上领先,那么荷兰就负责风电场的组织实施。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一流,那么就负责为世界联网。美国在通讯技术方面颇有建树,那么美国就搞电力调度和通信设施建设。
【能源互联网中国该做什么?】
笔者认为,中国要从三个方面作出表率。
第一,要建立能源互联网研发机构。这个机构负责开辟一门新兴学科,就是能源互联网学科。用互联网的思维,对世界能源格局进行重新定义。这个研发机构的总部有必要设立在能源观念落后的美国,用研究成果引领美国进行能源观念的转变,从而把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团结到能源互联网这个于人类有着终极意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同时,要在欧盟设立分部,用研究成果和新的能源观念去感染欧盟的那些如德国一样有着人类情怀的国家,让世界相信,新的能源消费与生产的革命由中国来发起,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要敦促国际社会建立能源互联网国际组织。能源互联网既是旗帜,又是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研发不行,必须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组织,将这项工作推向前进。这个组织的成员要涵盖有责任感和愿意承担责任的一切国家,不论国家实力与大小。能源互联网要体现公平、自由、和谐、分享的精神。这个组织可以由中国作为发起国牵头组建,建立组织的章程,明确组织分工,并开展日常工作。
第三,要建立能源互联网局域网模型。这就是在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建立局部的能源互联网,在国内建立大电网连接的能源互联网,为下一步进行世界电网互联奠定基础。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尝试与周边的国家进行电力的互通互送,做到国与国之间的能源资源交换与配置。这将为能源互联网积累外交和技术上的诸多经验,使得能源互联网的全球互联迈向现实更近一步。
【无所不能特约作者,夏伟,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的传播学者,现就职于某大型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