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金融资本青睐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智慧城市”概念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炒作热潮。例如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启动后,A股市场中包括互联网、智能电网、触摸屏在内的“智慧城市”相关概念板块均出现了逾2%的涨幅。4月,继国开行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又有多家商业银行表示将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超过4400亿元。根据目前的投资水平估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规模将会达到2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仅智慧城市这一主题投资将高达2008年金融海啸时国家投资额的一半。毫无疑问,这是2013年市场中最大的主题投资机会。国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的态度,给了资本市场极大地信心。政策和资金都有了,小伙伴儿们还等什么呢?
七、智慧城市建设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从两个方面拉动了产业的发展,通过基础信息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社会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一方面是带动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信息制造、移动互联网等“智慧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装备制造、农业、化工、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智慧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平安城市、电子政务、数字医疗等众多应用领域将受到带动,从而对云计算、物联网、安防、数据挖掘及处理等产业链上下游软硬件企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不仅可以催生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还可以引发相关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使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与加强。预计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带来上万亿元的相关产业增加规模,这些产业伴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而壮大,将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仅从8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影像获取、应用系统开发等领域快速发展,已拉动地理信息产业服务产值300多亿元。智慧城市建设所带动的投资以及增加的城市发展红利,由此可见一斑。智慧城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既可以逐步解决过往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城市发展信息化服务业,是更为健康与稳定的发展模式。
八、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加速推进
2013年,国内的电子标准化研究院、住标委、电信研究院等部门纷纷加快部署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出版了相关标准或报告。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在全会中正式通过了我国提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决议,并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员担任召集人和秘书,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英国、新加坡均表示将积极参加研究组工作。此项决议通过是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对于建立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的领导地位、促进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体系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避免智慧城市建设无序发展的保障条件。尽管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国内有多个组织提出了要建立智慧城市“国家标准”,未免让我们对标准制定的协调工作产生了一些担忧。
九、国内外企业抢滩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市场
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强了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布局,抢滩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市场。如IBM建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加快在全国布局,微软提出CityNext(未来城市)的全球计划。除欧美跨国巨头之外,连日本NEC以及韩国KT等公司也纷纷瞄上了中国智慧城市市场。从国内情况来看,三大运营商纷纷提出智慧城市战略,抢滩顶层规划和建设市场,国内的太极、神州数码、文思海辉、中软等企业纷纷建立智慧城市研究院。软件和产品开发商、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道提供商、平台运维商纷纷抢滩智慧城市市场。加之各类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也纷纷布局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竞争异常激烈。
2013年是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爆发增长的一年,短短一年时间内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市场似乎已陷入一片“红海”,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市场火热的背后,是否真正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惠民、兴业、理政”的目标?有报道说,中国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有几百个,但看到成效的少之又少。难免不让人对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和行业推进模式产生反思。
十、地方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2013年,乘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各地方政府在各种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引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设计参与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这里面既有宁波、上海、无锡、杭州、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和地区,也有像牡丹江、绵阳、广安、安阳、敦煌等欠发达地区。在上海,10月25-31日举办的“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让市民亲身感受、体验、了解到智慧城市的种种便捷;在厦门,城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了交通云、医疗云、教育云、移动互联网四朵云,为全市提供公共服务,有力支撑了“美丽厦门”和“幸福厦门”建设。在无锡,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N个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民生、智慧管理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了智慧城市评估机构的连续垂青。在中部安阳,这个古老的铸造之都提出了以工业设计促进信息消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在西部城市广安,建设了智慧广安门户网站,为小平120周年诞辰献礼。
毕竟地方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自身的城市特色和定位,不能一哄而上,人云亦云,要找准智慧城市的切入点,做好顶层设计和运行规划,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信息安全,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智慧城市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