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复杂化制约着智慧城市发展,只有变传统城市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智慧城市落地问题。”这一主张与仇保兴副部长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也曾公开表示:“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
之前,“大政府”的概念一直以来比较深入人心,个别地方政府什么都管,也有的政府是不同部门分管不同的事。这样长期以来,不是权力过分的集中,就是权力过于分散。而且个别城市管理者在建设智慧城市时,系统建设过于“竖井化”,犹如以前的“十三金工程”,不能互联互通,这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向记者介绍:在传统的城市管理上,存在四个弊端,一是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二是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三是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四是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尤其是十二五后,老的城镇化问题没有解决,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现代化”。
为什么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能够成为实现智慧城市的“抓手”?
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向记者介绍:采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第一:可以博采众长,不断拓展网络化管理模式。如今,网格化的模式已经在公共安全、道路安全、道路交通、社会管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海塘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以后的应用推广中将继续发挥网格化的管理。
第二:形成上下贯通的大城管体系。如:杭州市采取一级监督、多级派遣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市、区、街道三级考评的模式。并实现了与1837个部门,并且深入到886个社区。可以说除了数字城管之外,没有一个系统,能够覆盖如此多的单位。
第三:就是精细化管理。宁波和温州推出的智慧城管,就形成了一个精细智能运行监控的体系,从最早的单纯的监督员、发现问题,发展到现在通过很多智能化手段,实现一个城市市政、环卫、交通、治安、供水、供暖等方方面面的监测。
第四:深入细致的专项管理,从综合到深化,提升处置执法水平。如:专门针对户外广告、工地、渣土清运等等,这些在专项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深化,专项管理也拓展到地上和地下一体化的层面。长期的运行,我们积累了一些基础的数据,从而可为一个城市提供持续共享的公共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