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效是最简单的方法;另一个方法是调整市场结构,运用高能源价格倒逼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减少。因此,电力、天然气的价格管控必须放开,越早越好。但这在政治上非常困难,我们也理解,但是取消这种对化石能源消费的补贴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记者:中国正在考虑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观点认为,这种做法与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不相容,存在冲突,即便是前苏联这样典型的计划经济国家都没有用过这种手段。对此,您如何评论?
田中伸男:这的确会带来问题。因为中央政府一旦要求地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种行政命令很可能会扭曲市场。突然之间,有些火电厂可能无法运行发电。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我记得大概是2010年冬天的时候,当时“十一五”计划即将收官,中国为了完成节能任务,关停了部分火电站。相应的能源需求一下就诉诸柴油,柴油价格迅速疯涨。伴随着柴油危机的还有原油危机。这都是政府将行政命令加于市场之上造成的。政府干预往往带来问题,但如果是总体标准(general benchmark)式的目标,对市场进行引导,使市场更快反映出需求在哪里、怎么让供应跟上,这些是有帮助的,也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是强制行政命令,则有问题。
通过合作加强能源安全
记者: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能源安全,您怎么理解能源安全?过去以石油为基础的能源安全概念是否已经过时?
田中伸男:是的,只关注石油已经远远不够了。它只是众多能源的一种,你需要更多天然气、更多新能源、更多核能。煤炭虽然丰富,但是污染严重,需要研发清洁用煤的技术。因此如何将多种能源组合、新科技以及可持续性这些因素融汇到一个政策里,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要义。全面的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同时,能源安全不只关乎中国本身,还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中国的影响力太大了,必须考虑政策的全球影响。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另一方面。
记者:近年来,中国进口需求逐年增长。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1/3,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净进口国。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能源安全?
田中伸男:中国的能源安全要通过和其他国家合作来加强。光靠自己是不能实现能源安全的。如果中国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就买很多、出高价从而形成垄断,或者派海军保护运输通道,这些都会让别的国家忧心忡忡。更好的方式是和其他国家在国际或区域性框架下合作,或者进行双边对话,就像中美之间那样。说到底就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