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社会对电力行业这样的基础性产业的目标要求模糊不清。作为基础性行业,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一些日常经营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和和模糊要求或多或少影响着电力人士包括决策者的思维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一会儿把电力企业当作一般竞争性企业,盈利应是最高目标,一旦亏损,企业负责人就要面临巨大压力,正常的支出、员工合理福利也受非议,一会儿当作基础公益性事业,应该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盈利不是主要目标,电力供应的安全保障、便民利民的优质服务、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才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当然主管部门的要求目前是清晰的,考核也是具体的,电力企业安全和盈利仍是第一位的,可实际工作就会出现难以兼顾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事例,以前饱受批评的二滩弃水,现在仍普遍存在的高煤耗小机组和低煤耗大机组争发电利用小时,本质都是浪费资源,根源在于利益导向机制。据模拟测算,由于各地煤价不同,水火比例不一,真正实施上网竞价,华中地区大致有30%的资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竞争的结果,用户和部分电力企业得利,而社会却可能付出更大的成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时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呼声很强烈,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非常需要有对“5”号文件实施十年以来电力市场竞争没有取得实质成效的专业探讨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厘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为决策者将来出台深化改革的更完整更符合国情的政策和细则、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用电力行业发展的升级版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作者为湖北电力技术经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