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运4兆瓦,具备多种运行模式
“经过2011年多次集中消缺后,宝清站2012年运行状态比较稳定。”调峰调频公司宝清储能站站长李勇琦告诉记者,经过1年多的调试、消缺,宝清站可靠性逐步提高,去年7至12月实现了运行“零”异常。
据了解,宝清电池储能站一期规模为4兆瓦,远期规模为10兆瓦。目前,4兆瓦电池储能系统接入深圳电网110千伏碧岭变电站。
“由于南方电网区域内新能源并不算丰富,因此我们把宝清储能站定位为配网侧容量调节和事故备用。”南网科研院智能电网研究所储能研究室主任陆志刚介绍道,目前宝清储能站主要用于为配网削峰填谷,同时兼备紧急调频调压的作用。储能站投运后,所接入110千伏碧岭站变压器在最大负荷日峰谷差缩小了18%。此外,宝清站还圆满完成了大运会以及十八大期间的重要保电任务。
目前宝清储能站具备削峰填谷、系统调频、系统调压、系统备用等多种运行模式,既可以在单一模式下运行,也可以多种模式协调控制运行。
“宝清站是按照无人值班,全自动运行,免维护这种要求来设计,现阶段以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管理。”调峰调频公司检修试验中心主任黄晓东告诉记者,由于设备及系统没有抽水蓄能电站那么复杂,因此维护起来也相对容易。
三年多来的众多“第一次”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好当。为了建好、管好、用好我国第一座兆瓦级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南方电网公司对兆瓦级电池储能站技术规范、关键设备、集成技术、并网技术等展开了研究。
“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需要进行很多‘第一次’尝试。”记者从南网科研院了解到,科研人员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以及集成创新。以关键设备研究为例,研究人员首次提出适用于储能领域的低压大容量单级、双级多组接入的两种PCS拓扑结构。据悉,能量转换系统(PCS)是储能站直流电池和交流电网连接的中间环节,是完成交直流转换的关键设备,为了进行技术比对,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PCS拓扑结构。由于不同方式各有利弊,科研人员又提出了一种效率高、结构简单,同时均流性能好的新拓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