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不过,破产的A123还是有其不菲的价值。
陈秋东表示,相信与A123谈收购事宜的公司一定不止江森自控和万向集团两家公司。
“1.25亿美元就获得A123汽车电池业务的技术、资产和客户,这个收购价格明显偏低。”一位锂电行业分析人士对《新产业》表示,万向收购A123 的协议终止,主要还是因为美国政府的阻碍。A123 将汽车电池业务卖给对手江森自控,主要还是美国希望核心技术留在美国。
根据A123公布的收购协议来看,江森自控将提供7250万美元资金继续维持A123运营。江森自控计划购买A123公司的所有汽车业务,包括所有的汽车相关技术、产品以及客户合约,还有在密歇根州Livonia、Romulus的工厂,此外还有A123在中国的阴极材料工厂、A123和上汽的合资公司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等。
对此,万向集团在美国代理律师Bojan Guzina表示,虽然A123同意以1.25亿美元价格将汽车业务售予江森自控,但该交易同样需要经过法院审核。
万向集团方面还表示, 将再次提出报价收购A123系统公司电池业务,将向法院提议展开非公开内部竞标,同江森自控在资产出售环节竞购A123的资产。
Bojan Guzina表示,万向集团的提议在条件上明显优于江森自控,非常有信心赢得竞购。
据了解,尽管A123已经破产,但其核心技术还在,同时还包括一些固定资产。而且最重要的是A123拥有较多合作客户在中国市场也拥有了部分客户,例如上汽集团(行情 股吧 资金流)。与此同时,A123还拥有电网储能技术以及相关业务。
“有了竞争者,万向只能提高收购价格才能有胜出的希望,而万向的优势也在于资本雄厚。相反,江森自控作为A123的同行,盈利情况以及经济实力不及万向集团。”杨智伟说。
国内一家经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公司高层对《新产业》透露,公司对A123的部分业务也有明确的收购意向,并表示希望能参与公开竞标。
中国厂家抢夺A123的资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似乎已超过发达国家。
“ 丰田担心的问题对于比亚迪来说都不是问题。”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对外表示,近期会对旗下纯电动车E6发布重大推广计划。
据悉,比亚迪年底还将推出一款电池组减半、续航能力减半的纯电动汽车,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使用需求。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2015年将实现纯电动汽车量产。9月底,江淮刚刚交付了一笔500辆纯电动汽车的订单,主要来自成都市政府的采购。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的电动汽车项目纷纷上马。除了25个试点城市,不少非试点城市也开始了新能源汽车项目试点工程,相应的充电设施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市场显然要优于欧美市场,主要还是源于政府的推动力。若中国企业拿下了A123,在中国市场将极具竞争优势,除了技术方面,对品牌知名度以及影响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该人士表示,A123破产的直接导火索是,汽车自燃导致的电池召回事件,但A123在动力锂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却是无可争议的,“若成功竞购A123电池技术,将有利于在国内拿到更多订单。”
对此,杨智伟则表示,国内新能源产业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某个国内企业即便是拿到A123电池技术,可能也难以突破这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