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推动信息化社会走向更高阶段
物联网技术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所有重要方面,将信息技术推进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上,专家们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这意味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知识或技术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而2010年前后物联网无疑是新一轮变革的标志。
物联网将极大促进经济发展
物联网技术发展必将导致相关产业或产业链的建立和繁荣。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例如,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产品。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曾经正确地预测到,200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信息产业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达上万亿美元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规模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被公认为是21世纪影响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关键技术与战略产业之一,是“后金融危机”阶段恢复和重振世界经济的希望之所在。
物联网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可能导致信息化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等将更加方便、高效。因此,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应用广阔,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能促使信息化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
物联网的出现,给智能家居走进千家万户带来了希望。国内已有一些小区建立了“云社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进行了初步尝试。然而这只是初步的应用,未来物联网会在智能家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强大的感知技术,使智能家居更加“智能”,甚至具备人的某些思维功能,会给人们提供实用、具有粘性的服务,从而使智能家居行业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