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则认为,应对电网有新的认识。电网使命将发生四个重要变化,首先是接受新能源电力的能力。这一变化将使得电网从单一的大规模、集中式转向可接纳小范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我国电网已基本排除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但未来若要使电网更安全,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程度和贡献比重。”周孝信说。
这位资深电网专家同时表示,我国电网的根本发展思路,应是集中供电和分布式供电相结合,即国家建设的骨干网、区域建设的分布网和单点上的微网的结合,从而做到“有分布有集中”。
这一点也得到了在场多数专家的认可。
就“区域”尺度而言,分布式能源的理想已逐渐在一些新建的科技园区、学校等“新区域”从纸上变成现实。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投产发电的最大分布式能源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它以天然气为燃料,实现热气、电力、冷气三联供,首期156兆瓦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达70%至80%。此外还有北京奥运媒体村、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机场、天津风电产业园等区域工程亦在大力推进。
迎来“天然气时代”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将达1000万千瓦,分布式生物质发电将达1300万千瓦。
然而,根据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天然气比光伏和风电更有优势,现阶段分布式能源也几乎成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同义词。
新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首席科学家甘中学更是将其称之为“天然气时代”。“当务之急是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
2011年,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这份文件为国内众多翘首以待的分布式能源企业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士气大振。
雷声过后,雨点姗姗来迟。
今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建部和国家能源局再次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首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名单,分别位于北京、天津、湖北武汉和江苏泰州。
华电集团等电力企业巨头,湖南远大、江苏双良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河北新奥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企业,以及湖南威胜等电表计量企业等,均对已获批和进入预备队中的示范项目摩拳擦掌。国企华电集团拔得头筹,在首轮示范工程中独占两元。
与此同时,国外能源巨头康明斯、燃气轮机制造商卡特彼勒等也通过合资或寻找代理的方式,悄然在中国排兵布阵。
不过,从2011年首批示范项目上报到2012年8月为止,全国获批的示范工程还仅有这四个。这一数字远低于产业界的期待值。
分布式能源的前景既然如此美好,为何迟迟难于推进?天然气价格和上网电价被认为是重要的阻碍。
“观念要改变,体制要改革,技术要进步。”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胡卫平则表示,我国正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天然气发展。他透露,国家近期即将出台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对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加大推进力度。
对于分布式能源而言,这或许是一个真正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