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刘易: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慧聪网    2012/8/1 10:50:57  我要投稿  

记者: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和思路?

刘易: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每个城市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我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有力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融合推进。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必须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专门机构,牵头制定《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以便于政府批准后,该方案能尽快出台实施。同时,要完全助力一座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需要政府机构、咨询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供应商等多方资源汇集和融合,循序渐进,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第二,明确定位目标,分段逐步实施。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如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华南和全国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新标杆和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枢纽等。明确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阶段目标,选准近期突破重点,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特别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先搞好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再考虑向智慧城市迈进,即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资源首先用于带宽扩展、网络建构、电子文档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传递、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然后再用于使城市的信息网络实现自动监控、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等智慧应用。

第三,要处理好关系,突出特色个性。处理关系包括要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的关系,智慧城市与信息化、数字化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与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安全建设的关系等,要尽可能地把已有的各种建设资源整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就是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但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完全照搬,必须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实际需要,打造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同时,目前许多国内城市采取的都是与IBM公司战略合作的纯商业化推进模式,如何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寻找适合城市特点的智慧支点也值得研究探索。

第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项目引进。建设智慧城市一要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建设成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二要落实运营项目,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公共事务服务管理等;三要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相关联的产业。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层面,为此,要按照智慧城市的目标定位与规模质量要求,重点对国际IT500强企业、国内软件100强企业等重点企业进行分类、分析,按各产业载体建设进度定向引入,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第五,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完善支撑服务平台。为全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各城市要在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在人才政策方面,应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人才住房等方面出台更有竞争力的鼓励政策;在教育培训方面,着力建设以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高端人才平台,采取“院地合作”的模式开展产学研一条龙人才培养;在要素保障与公共服务方面,力争创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研发支持、资金保障、成果转化等支撑服务。不断发挥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发挥高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发挥政策和环境建设的优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第六,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举全市之力搞建设。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在战略定位、功能结构,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没有现成模式可照搬,需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各城市要积极研究建立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及相关解决方案,形成具有较好完整性、前瞻性、可扩展性以及行业和区域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智慧城市的总体方案。避免由于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的信息孤岛。要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要特别重视信息安全和产业配套等环节的建设,在应用模式、城市管理、及服务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应全力以赴,进一步汇集资源,整合力量,举全市之力投身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有利的条件有哪些?同时存在哪些阻力?如何解决阻力问题?

刘易: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建设智慧城市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运营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世博园本身就像一座小城镇。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世博园这座小城镇面临接待7000万游客的挑战,要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没有创新的智慧和实践是不可能的,没有一整套体系是不可能的,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是不可能的。因此,世博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支持,都使之成为展望智慧城市的一个最好窗口,培养人才的最佳实践。

从支持世博正常运行的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与未来智慧城市的支持性信息系统有若干相通之处。第一,世博的信息系统几乎是从零开始,完全针对本届世博会的特定情况而设计、建造的复杂系统,而这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一致。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要从每个城市不同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规划和实施。尽管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其他领域的有共性的解决方案,但在整体上,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千篇一律,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是独特、灵活,能够支持该城市特色和发展目标。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