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2011年扬中GDP突破300亿元。近日,扬中对2011年“双提升”有功单位、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其中对经济发展功臣的奖励达到2268万元。
扬中的“双提升”指“提升经济总量、提升城市形象”。一向以“均量领先”自居的扬中,把提升总量放到首要战略来对待,无疑是一个破冰之旅。
总量偏小是扬中最现实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经济总量偏低,这个多年之痒如何破解?
经济总量的提升,离不开产业的强势支撑。扬中提升经济总量的一大务实举措,就是促使主导产业裂变扩张、集群发展。
从2008年开始,扬中就致力打破工程电器产业的“一枝独秀”,历史性地把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并列为扬中三大主导产业,并使其成为驱动扬中跨越发展的“三驾马车”。
对于传统的电力电器产业,扬中明确了智能电气发展方向。目前,扬中共有电力电器类企业550余家,建有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数十家厂办研究所。
扬中在发展新能源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实施了30多个光伏产业项目,大全新能源、荣德新能源、美科新能源、兆伏新能源等一批企业,相继从不同的环节加盟光伏产业,逐步形成了从硅料提纯-铸锭拉棒-切片-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应用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作为江中岛市,扬中拥有丰富的长江深水岸线,占长江中下游未开发岸线总量的1/3左右。如今,处于加速集聚阶段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已经成长为扬中的第三大主导产业。近几年陆续引进建设了新韩通重工、苏洋船业、威和船舶设备等一批企业,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业,一举成为江苏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新兴产业集群的“雪球”变大同时,扬中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持续增长的能力,促使企业科技创新实践步伐加速,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实验室经济等新型经济发展形态逐渐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对总量提升的强大支撑力。
如今,扬中已经把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一项衡量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近年来,该市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姻,共建有1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5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十一五”末,扬中还依托新坝科技园,与清华大学合作,建成“智能电网产业园”,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
同时,该市以“人才经济、话语权经济、资本经济”为代表的崭新经济形态盘活了产业升级这局棋。
在发展人才经济上,扬中这几年加快了高端人才在企业的集聚。目前该市新兴产业,几乎每一个重大项目都有一个高水平的博士团队在担纲产品开发和科技研发。
在发展话语权经济上,大全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行业地位上谋主动,抢先机,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特别是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话语权的主动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
2011年扬中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0%,其中,投向民生领域的支出累计达6.4亿元。富民增收成效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1.5万元,增长17.2%和19.8%。
与此同时,扬中市社会事业实现了协调发展,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学校结对交流,教育均衡化程度明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达到省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