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严重的是,设计考虑周全与否,还会影响到电网、变电站在运营阶段能否根据需求升级、扩展。Bently大中国区总裁刘德盛在Bently电力行业解决方案年会上通过介绍美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指出,在电网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如何保护投入,如何进行扩展。否则,以后会遇到很多麻烦。
这个问题,处于电网建设高峰期的我国更加值得关注。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投资约3100亿元,其中1000kV交流特高压投资1155亿元,±800kV直流特高压投资1974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规划智能电网的建设。吴刚指出,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70%的数据都产生在设计。因此,智能电网的建设,要从设计开始做起。
从三维设计到数字化移交
正因为如此,致力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Bently公司在最近几年开始关注从设计、建造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为电网和变电站提供各种工具和解决方案,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可重用,使得电网扩展更加快速、有效,保证升级的有效性。
这一理念,正好吻合了当前电网设计管理的需求。吴刚指出,目前电网设计的观念正在改变,设计手段从原来的手工画图,到后来的通过CAD软件画图,再到现在的三维画图和数字化设计。
电网数字化设计最大优势在于保证电网运维的数据可获得性和准确性。比如说,采用传统的手工设计,设计数据容易丢失,新建电网在运营四五十年后要进行升级时,难度就变得很大。而采用生命周期的电网解决方案,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用性,从而也保证了电网的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电力设计院在±660kV青岛换流站设计项目中,还向业主国家电网进行了初步数字化移交。数字化移交可以将设计、建造数据准确地提交给业主,如果业主在应用时对换流站进行修改,还可以实时更新数据。而用传统手段进行移交的时候,很多数据需要靠手工来录入,不但耗时长,而且还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但吴刚介绍说,目前数字化移交在我国推行还面临几个难点。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家电网正在制定电网领域的编码标准,这将有效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二是数字化移交对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字化移交的前提是数字化设计,而目前我国电网的数字化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如何移交尚无理想的解决方案,这需构思一个既能与现有设计流程和软件工具结合,又方便将来业主运营维护的解决方案。